欢迎光临广东必一运动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官网!
全国咨询热线:400-123-4567
当前位置: 必一运动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【环保时讯】推动空气质量向优而行海东让蓝天白云“驻场yy易游”更持久

时间:2025-09-04 17:05:15 作者:admin 点击:

  yy易游青海省海东市近年来坚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,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,突出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区域、重点场所,采取针对性强、务实管用的防治措施,有效推动空气质量向优而行。

  源头控制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核心。近年来,海东市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yy易游、源头治理,加快推动产业、能源、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,统筹推进工业源、扬尘源、移动源等污染治理,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,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。

  聚焦“四地”建设,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、引导、优化和促进作用,加快零碳产业园区建设,严把“两高一低”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,逐步提高大数据、物流仓储等绿色低碳产业比重。

 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,“十四五”以来yy易游,完成8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、6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,实现节能、降耗、减污、增效的目的。

  积极推动铁合金行业深度治理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投资1.9亿元,完成19家铁合金企业共计37套定点浇注烟气收集系统建设,6家完成无组织粉尘治理,4家安装烟气自动在线亿元,完成民和祁连山和互助金圆两个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,在乐都、民和和互助铁合金企业集中区新建大气污染监控系统,实现远程监管。

  推动老旧柴油货车淘汰,截至目前通过淘汰补贴方式完成淘汰1049辆。城市核心区(乐都区、平安区)公交车全面实现清洁能源替代。建成28套黑烟车智能抓拍系统,实现“环保取证、公安处罚”的管理机制。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污染治理,发布《海东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》,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、编码登记、信息录入和号牌发放工作,划定低排放控制区,严格落实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要求,完成编码登记2171辆。加大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监管力度,2023年以来,累积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入户抽测258辆。全市118家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抽测工作实现全覆盖,确保油气回收装置正常运行;针对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等重点项目,成立扬尘污染监管工作专班,开展驻场监管帮扶,采取“流动巡查+夜间强化”督查方式,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扬尘管控“八个100%”措施;对乐都区、平安区25个重点施工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,确保工地围挡完好,裸土、易起扬尘物料的抑尘措施落实到位。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管控,细化秸秆禁烧工作措施,压实相关部门责任,同时在农作物集中种植区安装远程高空视频监控系统18套,实现露天焚烧火情“发生即发现,发现即处置”。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油烟问题,开展餐饮行业油烟排放情况专项排查,建立排查台账,安装油烟净化设施2591户,61家露天烧烤店全部搬进操作间。

  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,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。走进海东市生态环境局的监控大厅,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数据和图像,工作人员正专注地盯着屏幕,实时监控着全市的空气质量。通过建设智慧环保监控、大气污染城市智能管理、移动放舱监测、智慧门禁、高空瞭望等多个平台,实现对大气污染的全方位、立体化监测。

  近年来,海东市以巩固和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,以降低细颗粒物(PM2.5)浓度为主线,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减排,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大数据深度融合,创建网格化监管体系,推动大气污染从“治理”迈向“智理”。

  据了解,在原本的 1 个国控点位、6 个省控点位、2 个风景名胜区点位的基础上,海东市新增了 1 个大气监测超级站、2 个 VOC 组分站、6 个交通站、11 个微型站、25 个扬尘在线监测设备。这些监测设备如同一个个哨兵,守护着海东的空气质量。2021年六项监测因子首次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,主要污染物PM2.5浓度为33微克/立方米,2024年PM2.5浓度为29微克/立方米,较2020年下降23.7%,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.47,较2020年改善18.2%。人民群众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3%以上。

  海东市还引入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。“我们建立了‘监测分析—锁源溯源—预警预报—决策支持—优化评估’闭环体系,通过开展智慧分析研判yy易游、多元化智能溯源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性管理、裸土及道路扬尘协同治理、企业深度治理技术帮扶等工作进行精准管控,有效解决了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难题。”专家团队负责人说。据统计,年度空气质量动态推送达 3154 条,巡查污染源达 450 余频次,协助21家涉气企业完成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工作。

  与此同时,按照“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监测、统一污染防治措施”要求,进一步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,一方面,深化与西宁市互通空气质量信息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;另一方面,定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经验交流,共同研究相关控制法规、政策,修订《海东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》,根据西宁—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布局,强化联控措施及共同响应机制,有效应对区域重污染天气,逐步实现区域大气排放监管数据共享及联防联控。

  空气质量治理需打破“单打独斗”,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。在守护“海东蓝”的过程中,部门联动发挥了重要作用,通过 “长期规划 + 短期攻坚”等一系列措施举措,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。

  好空气是“治”出来的。生态环境部门与气象部门开展资源共享、防治会商、应急联动、人影协调等方面合作。建立环境与气象信息共享治理机制,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、气象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,实现空气质量及气象资源共享;及时联合制作、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,开展空气环境预报服务;建立业务交流机制,携手提高空气质量和气象监测预报水平,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,落实碳达峰行动,促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
  同时,生态环境部门与工信部门组织召开全市铁合金、水泥、电解铝、玻璃行业环境深度治理推进会,邀请专家向全市19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宣贯行业政策及环保项目申报流程,企业负责人畅谈治理计划,共商企业环境深度治理工作;推进乐都祁连山水泥、互助金圆水泥超低排放改造;实施工业锅炉和炉窑提标改造,分步实施在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,玻璃、铸造等行业炉窑实施提标改造。邀请生态环境部专家教授开展实地帮扶指导,通过加强污染治理、产学研合作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等措施,进一步提升全市碳化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,积极谋划碳化硅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综合治理及CO尾气利用技术改造项目。

  此外,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与公安、交通等部门沟通联动,合力推动全市运输结构、车辆结构清洁低碳程度进一步提高,燃油质量持续改善;加强在用车排放管控,有序推进实施汽车排放检验和维护制度,推动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。推广清洁能源汽车,制定《2024年度海东市老旧柴油货车淘汰补贴方案》,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yy易游,谋划推动全市公交车、出租车新能源化;协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对机动车检测机构开展帮扶检查,严控尾气污染。

  如今,走在海东市的街头巷尾,人们常常会停下脚步,仰望蓝天,感受着清新的空气。“现在的天是越来越蓝了,蓝天白云常伴,空气好、生态环境好,我们老百姓来自蓝天的‘幸福感’也越来越强。” 一位市民高兴地说。海东市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环保的理念,让蓝天白云生态之美成为城市不变的底色。

  大气环境治理须久久为功,下一步,海东市将牢固树立“环境就是民生、青山就是美丽、蓝天也是幸福”的理念,立足“兰西城市群”核心区位优势,积极应对yy易游、主动作为,持续发力迎“蓝”而上 ,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,打造山清水秀、天蓝地净、绿色低碳、宜居舒适的“河湟福地”,让“最美海东”的名片愈发鲜亮。


工程案例